彼得摩爾

韋伯派

韋伯里特斯 時間表

1725年(30月XNUMX日):雅各布·韋伯出生於瑞士蘇黎世州。

1739 年(XNUMX 月):韋伯與哥哥海因里希一起移民到南卡羅來納州薩克森哥達鎮。

1747 年(三月):雅各布和漢娜·韋伯在薩克森哥達結婚。

1753 年:雅各布·韋伯和漢娜·韋伯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荷蘭福克。

1754-1756 年:荷蘭福克社區在未能任命約翰·雅各布·加塞爾為牧師後仍然沒有加入教會。

1756年(XNUMX月):雅各布·韋伯經歷了精神危機並獲得了突破。

1756-1759:韋伯成為一名非專業傳教士並在家裡組織聚會。

1760 年(二月):切羅基戰士殺死了數十名卡羅來納偏遠定居者,使荷蘭福克定居點陷入緊張狀態

1760-1761:韋伯派神化雅各布·韋伯,可能還有約翰·喬治·史密斯皮特,

1761 年(XNUMX 月):韋伯派謀殺了史密斯皮特和邁克爾·漢斯。

1761 年(17 月至 XNUMX 月):雅各布·韋伯 (Jacob Weber) 和漢娜·韋伯 (Hannah Weber) 以及另外兩人被捕、受審,並被判犯有謀殺罪。 韋伯於 XNUMX 月 XNUMX 日被處決; 其他三人被緩刑。

創始人/集團歷史

韋伯派以其領袖雅各布·韋伯 (Jacob Weber) 的名字命名,是一個基督教宗教團體,於 1759 年至 1761 年間在南卡羅來納州的荷蘭福克 (Dutch Fork) 社區短暫繁榮。 他們被人們銘記的主要原因是神化韋伯,並在儀式上謀殺了兩個人,其中包括另一位可能自稱神聖的領導人。 韋伯和其他三人受到審判並被判犯有謀殺罪,韋伯被省當局處決。 儘管同時代人將韋伯派視為受迷惑的宗教狂熱分子,但離開殖民地南部邊遠地區獨特的製度、地緣政治和神學背景,就無法理解韋伯派。 它們是一個沒有教堂的地區的產物,該地區在宗教騷動和實驗時期受到切羅基戰爭恐怖的困擾。

雅各布·韋伯 (Jacob Weber) 1725 年出生於瑞士蘇黎世州斯蒂弗斯韋爾 (Stifersweil),在改革宗教會中長大。 十三歲時,他與年長他十歲的哥哥海因里希一起移民到南卡羅來納州。 他們定居在康加里河畔的薩克森哥達鎮,距離內陸約一百英里。 查爾斯頓。 海因里希此後不久就去世了,雅各布失去了親人,正如他後來所寫的那樣,“被人拋棄,沒有父親或母親”(Muhlenberg 1942-1958:579)。 人們對韋伯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 1747 年,他結婚了,1753 年左右,他和妻子漢娜 (Hannah) 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荷蘭福克 (Dutch Fork),韋伯在那裡佔領了土地。 [右圖]

荷蘭岔口因其主要講德語的人口及其位於布羅德河和薩魯達河之間的岔口而得名。 這些河流在查爾斯頓西北約 125 英里處匯聚形成康加里河。 十八世紀中葉,荷蘭福克現在被州議會大廈哥倫比亞所包圍,位於偏遠的偏遠地區,這裡有連綿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土壤,但通往沿海市場的交通不便,因為根據定義,它位於秋天線以上,在那裡淺灘和淺灘使河流無法通航。 就在荷蘭福克以南,落差線以下,坐落著薩克森-哥達鎮。 薩克森-哥達建於 1738 年,橫跨切羅基貿易路線,地理位置優越,是山麓和低地之間的內陸貿易中心。 荷蘭福克、薩克森-哥達及其周邊地區通常被稱為康加里。 1718 年雅馬西戰爭後,康加里原住民被趕出,但康加里仍然位於卡托巴和切羅基狩獵場的邊緣。 1740 年代,慷慨的土地贈予吸引了瑞士和德國移民湧入該地區,這些贈地旨在增加卡羅來納州的白人人口,並在低地種植園地區和邊境原住民之間建立緩衝區。 當雅各布·韋伯成年並組建家庭時,薩克森哥達的土地已全部被授予,迫使他進一步向內陸遷移,進入落差線之外更為偏僻的荷蘭福克地區。

內地的宗教機構普遍薄弱,康加里人也不例外。 其德語人口中路德教和改革宗的比例相當平均。 儘管改革宗隊伍有一位傳教士克里斯蒂安·提烏斯,但他的效率很低。 他留在薩克森-哥達附近,忽視了荷蘭福克內外不斷擴大的定居點,他努力贏得人民的尊重。 根據鄰近佐治亞州埃比尼澤薩爾茨堡定居點路德教會牧師約翰·博爾齊烏斯的說法,薩克森哥特人對待提烏斯的態度“還不如對會眾中最卑微的成員的尊重”(南卡羅來納州主教會議1971:63)。 社區中路德教派的一半人沒有去教堂。 1749 年,當大約 280 個路德教家庭向博爾齊烏斯請求幫助組織集會時,他給他們寄了一包書,但拒絕提供幫助。 他在給傳教士委員會的報告中表達了對他們的蔑視,稱他們為豬、骯髒、無序、沒有尊嚴的畜生。 1754 年,一群來自康加里的“不同居民和定居者”對 Theus 不滿並遭到 Bolzius 的拒絕,將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們團結在前屠夫和瑞士陸軍牧師約翰·雅各布·加塞爾 (John Jacob Gasser) 的周圍,向南卡羅來納州議會請願,要求支持“一名教堂和學校的校長”。 請願書被拒絕,加塞爾從歐洲路德教會和改革宗教會獲得傳教資金的努力也失敗了。 結果,正如加塞爾請願者所寫的那樣,康加里人繼續“因為缺乏在他們的定居點傳播和推廣福音而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加入工黨”(南卡羅來納委員會期刊 1754)。

大約在這個時候,雅各布·韋伯經歷了一場精神危機。 他後來以典型的改革宗風格講述了他的皈依經歷,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在海因里希去世後的“逆境和痛苦”中,他回憶起“主上帝如何憐憫我”。 這種同情心表現為仁慈和審判、恩典和恐懼。 年輕的韋伯以上帝為樂,“更喜歡……”。 。 。 敬虔,是在神的話裡,勝過在世上。” 但與此同時,他寫道:“當我想到上帝會如何要求我進行嚴格的清算,以及我將如何聽到對我宣布的審判時,我常常為自己靈魂的得救而感到困擾,但我不知道那會是什麼。 ” 韋伯試圖用自己的善行來為自己辯護,但這種行為卻讓他對自己的命運感到不確定,因為他的“腐敗本性”使他“傾向於熱愛世界”。 通過觀察“外表”,韋伯不斷懷疑自己只是有宗教信仰,而不是皈依宗教。 在他皈依經歷的第二階段,可能是在他三十歲左右的時候,這些懷疑變成了恐懼,因為他“通過內心的激動”,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罪。 “我意識到人類從上帝那裡墮落得多麼可怕,也意識到我們所有人無一例外地都深深地陷入了我們本性的腐敗之中。” 韋伯陷入祈禱和沈默中,“忘記了世界上所有的喧囂,讓我感覺好像世界上只有上帝和我”。 他現在意識到,只有“從水和聖靈重生”才能拯救他。 他開始更加熱切地祈禱,更加認識到自己的罪孽,以至於他覺得自己“應該被上帝驅逐一千次”,並看到“整個世界都處於邪惡之中”。 這種“可怕的認識”使他更加深入地祈禱,幾天后他“出死入生”。 就這樣,他在 1756 年 1942 月的某個時候達到了第三階段,即他得救的保證。隨後,以“耶穌寶血的保證”為基礎的“與上帝的平安與相交”,使他度過了兩年的“許多苦難”。和許多負擔”(Muhlenberg 1958-578:80-XNUMX)。

值得注意的是,韋伯在沒有神職人員的指導,也沒有會眾的榜樣的情況下維持並闡述了這一經歷。 事實上,在一個“無神的”邊境環境中,正如博爾齊烏斯所說,每個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荒野”(Jones 1968-1985:XIV,52)。 他強烈的神秘傾向、真誠的虔誠、非凡的自我意識以及改革宗和虔信派傳統的堅實基礎給他的家人和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死入生後不久,韋伯開始與鄰居們在家裡進行崇拜,他們在那裡唱詩篇並聆聽韋伯宣讀的佈道。

韋伯的精神轉變和家庭教會恰逢卡羅萊納偏遠地區一段異常暴力的時期:1760-1761年的切羅基戰爭(Tortora 2015:146)。 [右圖] 早在 1756 年,法國和印度襲擊康加里人的“危險迫在眉睫”的消息就傳到了省級當局。 1757 年 1970 月,一群身份不明的原住民武士搶劫、焚燒並最終將定居者趕出布羅德河和薩魯達河上游,在荷蘭福克地區造成了“難以言喻的不安”,“幾乎整個地方都面臨著分裂的威脅,並宣稱他們不可能呆得更久,因為擔心會發生更糟糕的事情”(McDowell 324:25-1759)。 作為回應,荷蘭福克定居者開始建造一座堡壘。 但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到來。 儘管鄰近的切羅基人在衝突期間保持中立,但英國與切羅基人的關係在 1970 年破裂。 切羅基戰士襲擊了邊境定居點。 他們在北卡羅來納州西部殺害了十四名白人定居者,再次引發人們對“布羅德河和薩魯迪很快就會中風”的擔憂(McDowell 485:XNUMX). 中風發生在 1760 年 1760 月,當時切羅基人的一支戰爭部隊襲擊了南卡羅來納州邊境,殺死了數十名定居者。 難民放棄了偏遠地區,逃往薩克森-哥達和遙遠的低地。 關於克里克人可能加入法國人和切羅基人的謠言使緊張局勢一直持續到 XNUMX 年夏天。儘管對邊境的直接威脅此後不久就消退了,但英國人又花了一年的時間才發動決定性的戰役並安撫切羅基人。

不確定韋伯和他的追隨者是否對切羅基戰爭採取了世界末日的觀點,但用他們最可靠的證人、南卡羅來納州副州長威廉·布爾的話來說,這是他們“形成了一個狂熱分子教派”的背景。公牛對皮特 1761)。 消息來源對韋伯派的信仰、實踐和罪行給出了廣泛不同的描述,但他們都同意一個關鍵點:韋伯和他的追隨者都將他神化為“至高者”,即天父(Bull to Pitt 1761) 。 這種說法可能源自一位追隨者,特別是約翰·喬治·史密斯皮特(John George Smithpieter),韋伯後來指責他是他的不幸的“始作俑者和工具”(Muhlenberg 1942-1958:579)。 根據多個消息來源,史密斯皮特還神化了自己,聲稱自己是聖子耶穌。 薩克森哥達牧師克里斯蒂安·提烏斯(Christian Theus)報導了一次與韋伯派的會面,史密斯皮特在會上稱他為“小牧師”,並問道:“你相信我是世界的救世主和拯救者,沒有我,沒有人能得救嗎?” (穆倫伯格 1942-1958:579). 當忒斯斥責他時,韋伯派威脅要殺死他,他險些逃脫。 史密斯皮特可能策劃了對荷蘭福克定居者邁克爾·漢斯的謀殺,邁克爾·漢斯是一位“冷漠”的追隨者,可能質疑韋伯和史密斯皮特的神性。 23 年 1761 月 1977 日,漢斯被壓在兩個床墊之間(French 277:1761)。 第二天,雅各布·韋伯宣稱史密斯皮特是“老蛇,除非處死他,否則世界就無法得救”。 正如布爾所描述的那樣,“被迷惑的人們立即抓住了史密斯·彼得,並以猛烈的宗教迫害,毫無悔意地將他打死”(布爾對皮特 XNUMX)。

5月31日,韋伯和他的六名追隨者因謀殺罪被捕。 他們於 XNUMX 月 XNUMX 日在查爾斯頓受審,韋伯和另外三人(他的妻子漢娜、約翰·蓋格和雅各布·布爾哈特)被判有罪並被判處死刑(南卡羅來納州公報 1761)。 司法部對三名同謀暫緩執行,布爾聲稱他們是按照韋伯的命令行事的。 韋伯於 17 月 1942 日被絞死。在他的監獄供詞中,他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精神旅程和皈依,指責史密斯皮特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和“可怕的墮落”,並向他的孩子和追隨者保證,他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家。感官,認識到自己的罪,並恢復了上帝的恩寵。 “我再次經歷聖靈的見證,”他宣稱。 “神的靈與我的靈同證我是神的孩子”(Muhlenberg 1958-579:XNUMX)。

教義/信念

韋伯的精神自傳顯示了他改革宗新教背景的基本特徵,即相信罪的普遍存在,並絕對依賴上帝白白的恩典和基督的功績,而不是善行來獲得救贖。 它還顯示出十八世紀中葉席捲大西洋世界的福音派和虔誠運動的明顯影響。 他的皈依是基於宗教經​​歷。 他的敘述賦予聖靈力量,以促進信念並帶來喜樂、和平的救恩保證。 他的故事充滿了深刻的個人色彩,講述了逆境和痛苦、驕傲和謙卑、與神性的疏遠和交流。 它充滿了情感,描述了他的恐懼和恐懼、內疚和悲傷、“難以言喻的喜悅”、虔誠的快樂,以及對耶穌“寶血保證”的渴望和執著(Muhlenberg1942-1958:579)。 因此,韋伯派的非傳統信仰和實踐,儘管很極端,卻植根於正統的改革宗傳統,並受到溫和的福音派和虔誠派對宗教經驗的強調的調和。

他們的非正統信仰,即神化韋伯和將史密斯皮特等同於撒旦,在十八世紀的偏遠地區沒有直接的相似之處。 然而,他們確實從同樣的預言家和千禧年主義者以及激進的福音派和虔誠主義者那裡汲取靈感,他們兩人在偏遠地區,特別是荷蘭福克地區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Little 2013:170-73)。 事實上,大陸激進虔信主義似乎是韋伯派信仰和實踐的主要來源。 這場範圍廣泛的運動在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初在荷蘭、德國普法爾茨和瑞士部分地區蓬勃發展。 它在英國和英屬北美也有追隨者。 與路德教會和改革宗教會中的虔信派表兄弟一樣,激進虔信派強調小組聚會、皈依、個人虔誠以及宗教體驗和感受,但他們在許多方面背離了主流虔信派。 激進分子是典型的分離主義者,他們不信任有組織的宗教。 他們有強烈的千禧年傾向; 他們的主要使者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巡迴傳教士,而不是任命的神職人員。 除了這些基本的相似之處之外,激進虔誠主義者還以許多非正統的做法而著稱。 有些教會,如鄧克斯教會或兄弟教會,通過三次浸禮實行成人洗禮。 其他人在第七天慶祝安息日,實行洗腳儀式,舉辦愛情盛宴,相信普遍救贖,宣揚獨身,或追求無罪的完美主義。 許多人強調來自聖靈的直接啟示; 有些人沉迷於異象和欣喜若狂的話語,就像流浪的靈感主義者一樣,從一個城鎮旅行到另一個城鎮,在預言時顫抖著。

韋伯派在精神上屬於激進虔誠主義信仰和實踐的這一廣泛流派。 他們顯然是反制度的,蔑視被任命的神職人員,總體上拒絕教會的救贖作用,特別是對基督徒提烏斯表現出徹底的蔑視。 他們的預言和千禧年傾向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他們將史密斯彼得等同於《啟示錄》中的“古蛇”,它的毀滅標誌著最後的審判和新耶路撒冷的到來。 此外,韋伯派和激進敬虔主義之間的這些聯繫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因為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隨著激進敬虔主義者在該地區定居或經過,這些思想在十八世紀中葉進入了卡羅來納偏遠地區。

當代人對於在沒有教堂的偏遠地區發現“一群狂熱分子”當然並不感到驚訝。 英國聖公會牧師查爾斯·伍德梅森 (Charles Woodmason) 於 1760 年代末在偏遠地區巡迴演出,據他說,“非洲從來沒有出現過新怪物,而賓夕法尼亞州卻充滿了新教派,這些新教派不斷向各地派遣使者。” 這些使者中有“有天賦的弟兄們 (因為他們假裝靈感)”,他們“現在遍布整個邊遠地區,甚至已經滲透到南卡羅來納州(Woodmason 1953:78)。 伍德梅森喜歡誇張,但他在連接賓夕法尼亞州和荷蘭福克方面離目標不遠。 其中一位特使是伊斯雷爾·西摩(Israel Seymour),他是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縣激進虔信派公社埃夫拉塔社區的逃亡者。 西摩是一位具有“特殊天賦”的人(拉麥和阿格里帕,197),他在埃弗拉塔受任命,並很快在那裡獲得了追隨者。 然而,他與領導層發生衝突,並逃往南卡羅來納州。 在那裡,他定居在荷蘭福克對面布羅德河上的一個基督日浸信會社區。 該會眾的成員也與埃夫拉塔有聯繫,並於 1750 年代初從賓夕法尼亞州移民而來。 十八世紀浸信會歷史學家摩根·愛德華茲將西摩描述為“一個有一定智慧和學識的人,但不穩定如水”(愛德華茲1770:153-54)。 韋伯當然有可能接觸過埃夫拉塔安息日教徒。 他很可能受到了西摩富有魅力的講道的影響,西摩在 1750 年代中期韋伯的精神危機期間為布羅德河會眾服務。 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韋伯派採納了該教派的特殊習俗,其中包括愛情盛宴、洗腳儀式、和平主義和第七日崇拜,但韋伯會在他們的改革宗情感中發現一些熟悉的東西。 除了布羅德河安息日教徒外,荷蘭福克附近還有鄧克教徒的會眾,韋伯很容易與他們取得聯繫。 韋伯幾乎不用離開荷蘭福克就獲得了一系列激進虔誠主義的影響,從鄧克人的簡單和親密到西摩的啟發性、預言性的講道和埃夫拉塔使者的神秘主義。

儀式/實踐

關於韋伯派的做法的描述很少。 關於他們的儀式的大部分已知信息都是基於來自敵對來源的二手和三手資料,因此必須持保留態度。 然而,對於漢斯和史密斯皮特的儀式化謀殺,存在一些共識。 漢斯被壓在兩張床墊之間,大概是對冷漠或反抗的懲罰。 據報導,史密斯皮特被鎖在樹上後被毆打和踩死。 在《啟示錄》中,鎖鏈可能像徵著“古蛇”撒旦被鎖鏈束縛。 其他消息來源指責韋伯派實行裸體儀式並沉迷於“最令人憎惡的放蕩行為”(Muhlenberg 1942-1958:578)。

韋伯派願意違反嚴密守護的性禁忌並進行儀式謀殺,這表明了一種極端形式的反律法主義,這種形式在實行自我神化的群體中並不罕見。 就像中世紀的自由精神弟兄會和內戰時期英國的咆哮者一樣,韋伯派通過自稱神聖,實現了完全的道德和精神自由。 他們與神合而為一,神存在於萬物之內並貫穿萬物,所以沒有什麼是不純的、不潔的或禁區的。 這些反律法主義團體的精神解放可能採取無節制的享樂主義、儀式性的裸體、自由戀愛、華麗的衣著、甚至謀殺的形式,所有這些都毫無悔意地進行。 事實上,韋伯派完全相信他們謀殺史密斯皮特是正確的,直到被判有罪並被判處死刑後才醒悟過來。

組織/領導

韋伯派之間沒有任何正式組織的記錄。 他們是一個以人格為中心的宗教團體,並服從一個或多個神化領袖的權威。 一些可疑的記載提到了第三位這樣的領袖,可能名叫道伯,他構成了三位一體的第三位成員。 這一說法並未得到早期資料的證實(Carpenter nd:3-8)。 韋伯的妻子漢娜也被認為是聖母瑪利亞,儘管考慮到韋伯派的改革宗背景,這不太可能。 他們的做法的唯一目擊者克里斯蒂安·泰斯(Christian Theus)描述了一次會議或儀式,其中領導人坐在高高的高台上。 平台和追隨者坐在他們的腳下。 提厄斯斥責史密斯皮特後,領袖們認定提厄斯有罪並判處他死刑,但處決方式(絞刑或溺水)由會眾決定。 [右圖] 在審判中,韋伯被發現下令殺死史密斯皮特,他的追隨者執行了這一命令。 在很大程度上,韋伯派承認從神化的韋伯到他的追隨者之間有一條明確的權威,儘管史密斯皮特對這一權威提出了質疑,並聲稱自己具有神性。

問題/挑戰

韋伯派在其短暫的一生中面臨著無數的挑戰。 正如布爾所指出的,他們由普通農民組成,他們“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文明社會中有序而勤奮的成員”,儘管他們也“非常貧窮”(Bull to Pitt 1761)。 他們被沿海精英引誘到偏遠且不安全的邊境,他們利用這裡作為對抗他們所剝削的被奴役和土著人民的緩沖地帶,並且忽視了偏遠地區定居點的公民和宗教需求。 渴望與神的聯繫,他們藉鑑了流經該地區的神秘主義和福音派潮流,建立了自己的教堂。 在極度危險和不穩定的時期,他們神化了他們的領袖並謀殺了他的敵人。 韋伯死後,這個團體就消失了。

IMAGES

圖片#1:雅各布·韋伯 (Jacob Weber) 在荷蘭福克 (Dutch Fork) 薩魯迪河 (Saludy River) 上佔地 100 英畝的平台,1754 年。由南卡羅來納州檔案和歷史部提供。
圖片#2:切羅基族首領,1762 年。
圖片#3:Christian Theus 歷史標記,南卡羅來納州加斯頓。

參考**
** 除非另有說明,本簡介中的材料來自 Peter N. Moore。 2006年。“南方殖民地邊遠地區的宗教激進主義。” 偏遠地區研究雜誌 1:1-19。

公牛,威廉對威廉皮特。 1761. 英國公共記錄辦公室有關南卡羅來納州的記錄,1663-1782 年。 29 月 80 日,第 82 卷:26-XNUMX。

卡彭特、羅伯特. 和“牧師。 約翰·弗雷德里克·杜伯特,早期德國部長——激進的韋伯派還是受人尊敬的查爾斯頓部長?” 未發表的打字稿。

愛德華茲、摩根. 1770. 浸信會歷史材料,第 2 卷,南卡羅來納州和費城。 1984 年在佐治亞州丹尼爾斯維爾重印。

法國人,克里斯托弗船長。 1977 年。“南卡羅來納州探險日記”。 切羅基研究雜誌 II:274-301。

瓊斯,喬治·芬威克,編輯。 1968-1985。 關於定居美國的薩爾茨堡移民的詳細報告。 。 。 由塞繆爾·烏爾斯佩格編輯。 佐治亞州雅典:佐治亞大學出版社。

拉麥和亞基帕。 1889. Chronicon Ephratense:埃夫拉塔第七日浸信會團體的歷史。 J.馬克斯·哈克譯。 紐約。 紐約重印:伯特·富蘭克林,1972 年。

利特爾,托馬斯·J.2013。 南方福音派的起源:南卡羅來納州低地地區的宗教復興主義,1670-1760 年。 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南卡羅來納大學出版社。

麥克道爾,小威廉,編輯。 1970年。 與印第安事務有關的文件,1754-1765 年。 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南卡羅來納州檔案部。

穆倫伯格,亨利·梅爾基奧爾。 1942-1958。 亨利·梅爾基奧爾·米倫伯格的日記。 第二卷。 西奧多·G·塔珀特 (Theodore G. Tappert) 和約翰·W·多伯斯坦 (John W. Doberstein) 譯。 費城:賓夕法尼亞州和鄰近州的福音派路德教會部長。

南卡羅來納州議會期刊。 1754. 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南卡羅來納州檔案和歷史部。

南卡羅來納州公報,April 25,1761。

美國路德教會南卡羅來納州會議。 1971年。 南卡羅來納州路德教會的歷史。 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由作者撰寫。

托爾托拉,丹尼爾·J.2015。 危機中的卡羅來納州:美國東南部的切羅基人、殖民者和奴隸,1756 年至 1763 年。 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出版社。

伍德梅森、查爾斯. 1953年。 革命前夕的卡羅萊納偏遠地區:英國聖公會巡遊者查爾斯·伍德梅森的日記和其他著作, 由理查德·J·胡克編輯。 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出版社。

發布日期:
1/八月/2023

分享到